2025年10月16日下午,高等研究院联合医药化工学院,在301会议室成功举办能源光电子前沿研讨会。李公强教授邀请了五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与师生共探能源光电子领域的前沿突破与未来方向。相关团队负责人、学科骨干教师和一众研究生参与。

葛子义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葛子义研究员介绍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建筑、分布式发电、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分享了其团队在二维铁电材料设计、氰基衍生物钝化、两性离子弹性体填充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成功制备出效率达25.05%的柔性钙钛矿电池,创造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新世界纪录。

张鸿研究员
复旦大学张鸿研究员针对钙钛矿半导体薄膜大面积均匀性和稳定性等瓶颈问题,提出了原位构筑埋底界面混合维度钙钛矿异质结策略,实现了无甲铵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领域最高效率25.1%;发展了超分子复合钝化策略,实现了高效率(>22%)稳定(75℃光照下运行1000小时保持>91%初始效率)的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

陈冲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陈冲研究员分享了《高效硫属化物太阳能电池及并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陈冲研究员率先提出了硫属化物/钙钛矿并联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概念,首次采用低温溶液法制备出认证效率达11.6%的CuInS2太阳能电池,为高效硫属化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程沛研究员
四川大学程沛研究员介绍了通过构筑宽带隙无机半导体/窄带隙受体“层层”活性层、小分子添加剂构筑吸收红移且展宽变窄的给体层、宽带隙第三组分/中带隙给体/窄带隙受体三元共混活性层等策略,成功开发出高性能透明有机光伏,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农业大棚、智能窗户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

孙会靓教授
广州大学孙会靓教授详细阐述了n-型高分子半导体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重要性,分享了其团队在新型n-型高分子化学创制及高性能器件制备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突破n-型高分子材料种类少、性能滞后等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与会师生与专家就光伏材料研究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通过此次系列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学院在能源光电子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