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化学
化工见习
综合性实验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
师范技能实训
毕业论文
化工
金工实习
化工见习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无机化工大实验
有机化工大实验
化工专业实验
化工技能实训
化工实习
暑假化工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制药
金工实习
制药专业见习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制药专业实验
无机药物大实验
有机药物大实验
生化制药大实验
技能实训
制药专业实习
暑假化工制药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材化
金工实习
无机材料大实验
认知见习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
有机材料大实验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技能实训
暑假材料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高分子
金工实习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材料化工见习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
无机材料大实验
有机材料大实验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
技能实训
暑假材料专业实习
材料化工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化学专业化工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50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开课对象: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见习指导思想
见习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科院校综合性、实用性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利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提高工科院校学生对实际的感性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工见习是化学专业学生接触企业实际的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学习的文件和要求,明确见习习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利用见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有关化工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组织化工见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见习目的
⒈通过见习,让学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方向有初步了解;
⒉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认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⒊扩大师生视野,吸取化工企业的新知识,了解化工企业的新设备和新装置以及先进的流程。
⒋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领导之间、同事之间服从与配合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奠定初步的基础。
⒌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三、见习任务
⒈见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管路布置、化工安全和化工设备。
⒉了解见习厂、车间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⒊通过见习增加学生对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基础。
四、见习方法和要求
⒈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⒉在车间内认真听取,了解化工生产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生产设备,
⒊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要求有礼貌。
⒋组织必要的见习讨论会,讨论在见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⒌认真撰写化工见习报告。
五、见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⒈学生必须遵守台州学院的校纪和校规,必须遵守厂纪和厂规,自觉服从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树立台州学院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⒉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进入厂区。
⒊不得触摸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⒋见习期间,学生的安全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见习过程,做到“多看、多问、不动手”,确保见习的顺利完成。
⒌明确化工见习要求,按时完成见习报告与总结。
六、见习安排
具体见习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见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工艺专业毕业见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有机产品生产车间(要求包括典型的反应和分离操作)为见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经系见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化工见习计划。
七、见习报告内容
⒈见习企业的情况介绍;
⒉生产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反应工艺流程简述;
⒊生产现场的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性能特点;
⒋见习企业的产品特点以及目前的生产状况,包括安全和环保的措施;
⒌化工见习的心得体会及其它。
八、见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⒈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⒉没有参加化工见习者,不予评定成绩;
⒊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⒋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见习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带队老师考核总评定,见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见习期间安排见习交流,由系、学院见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见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九、组织领导
(一)见习领导小组
⒈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见习院长或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见习指导教师
⒉学院见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见习大纲,制定见习计划及有关见习文件;
(2)做好见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见习要求,宣布见习纪律;
(3)按排好见习计划,按排有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学生的见习指导老师;
(4)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见习计划组织相应见习小组,由班主任负责,班长、团支书担任正副小组长;
(5)聘请学生见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见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学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见习汇报会,作好见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⒈争取提前到见习单位进行联系,落实学生见习时的参观学习、生活的具体事项的安排;
⒉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学生接送工作;
⒊协助见习单位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安全教育和工艺技术讲解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见习工作;
⒋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见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⒌见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学生考核评定工作;
⒍写出书面见习小结。
执笔人:贾文平 审核: 蒋华江 时间:2010.9
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16,12100017
课程英文译名: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Chemistry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7学期
学 分:2学分 总学时:2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个综合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化学实验技术和基础知识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技巧,学会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分离与表征方法,加深对课程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备文献查阅、整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分别在第6、7学期开设,总时长2周。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
|
开课学期
|
备注
|
1
|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表征
|
6
|
选
做
二
个
|
2
|
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分离和表征
|
6
|
3
|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
6
|
4
|
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6
|
5
|
TiO2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6
|
6
|
6-甲基-2-(α-羟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
7
|
选
做
二
个
|
7
|
奥沙普秦的合成与表征
|
7
|
8
|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
7
|
9
|
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流变特性研究
|
7
|
10
|
微波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吸水性树脂
|
7
|
11
|
彩色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测定
|
7
|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目的】
通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化学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电荷测定、红外光谱等方法,了解配合物的制备、分析到确定组成的全过程。
【实验内容】
一、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二、结晶水测定
三、C2O42-含量测定
四、铁含量的测定
五、三草酸合铁(Ⅲ)酸钾表征
实验二、乙酰二茂铁的制备、分离和表征
【实验目的】
通过乙酰二茂铁的合成,掌握Friedel-Crafts酰化亲电取代反应原理及方法;掌握用柱层析法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用熔点法、IR法和NMR法鉴定产物。
【实验内容】
一、乙酰二茂铁的合成
二、乙酰二茂铁的的分离
三、乙酰二茂铁的表征
实验三、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分子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三价钴稳定性的影响;掌握无机合成的基本步骤和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了解Co2+、NH3、Cl-测定。
【实验内容】
一、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
二、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组成测定
实验四、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巩固有关分离提纯方法;熟悉配合物的组成测定和结构表征方法。
【实验内容】
一、甘氨酸锌配合物的合成
二、甘氨酸锌的表征
实验五、TiO2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目的】
掌握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纳米材料的表征手段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一、纳米TiO2粉体的制备
二、TiO2结构表征
实验六、6-甲基-2-(α-羟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实验目的】
掌握荧光试剂6-甲基-2-(α-羟甲基)-1H-苯并咪唑(MHMBM)的合成方法;学会MHMBM的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波谱的表征方法;了解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定量方法;掌握MHMBM的分析应用技术。
【实验内容】
一、MHMBM的合成与表征
二、MHMBM的分析应用
实验七、奥沙普秦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目的】
掌握奥沙普秦的制备反应机理;熟悉奥沙普嗪的合成与产品提纯(结晶、洗涤、重结晶等)的操作技术;掌握奥沙普秦的表征方法。
【实验内容】
一、奥沙普秦的合成
二、奥沙普秦的提纯
三、奥沙普秦的表征
实验八、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卟啉化合物的化学合成与表征;掌握金属卟啉配合物与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反应动力学测定方法;掌握用电导仪测定金属配合物在溶液中电迁移的方法。
【实验内容】
一、卟啉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二、金属(钴)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三、金属(钴)卟啉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实验九、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流变特性研究
【实验目的】
了解淀粉接枝共聚改性的方法;掌握粘度计的使用;掌握淀粉溶胶的流变学特性。
【实验内容】
一、接枝共聚改性淀粉的制备
二、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三、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十、微波法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酸吸水性树脂
【实验目的】
了解有关吸水性树脂的基本特性及应用;掌握微波合成淀粉接枝丙酸吸水性树脂的方法;掌握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一、糊化淀粉的制备
二、微波合成吸水性树脂
三、吸水性能测定
实验十一、彩色固体酒精的制备及燃烧热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彩色固体酒精的制备原理、用途和方法;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氧弹量热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学会用氧弹量热计测定固体酒精的燃烧热。
【实验内容】
一、彩色固体酒精的制备
二、固体酒精的燃烧热测定
三、主要参考书目
⒈ 杜志强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⒉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⒊ 霍冀川.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⒋ 雷群芳.中级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⒌ 强根荣,王红、盛卫坚.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执笔人:贾文平 审 核:梁华定,蒋华江 时间:2010.9
教育见习大纲
课程编码:12200055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teacher education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开课对象: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4学分 总学时:4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教育见习是化学(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师范生通过教育见习,了解现行学科教育的实际,了解学科知识在现实基础教育中的运用情况,了解现实中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了解现行学科教学的各种活动形式,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1、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改动向,从中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2、通过教育见习,初步接触中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机制,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状况。同时,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为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安排】
教育见习是本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共4周。
二、教育见习的形式
教育见习形式分为分散安排的专题见习与集中安排的综合见习两种。其中专题见习由化学教学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以安排,可采取观看录像和到中小学实地观察等形式;综合见习采取“回原籍就近见习,在本院集中试教”的方式,由学院统一安排时间,学生自己回原籍就近联系见习学校。回院后再集中安排试教。
三、教育见习时间安排
专题见习时间由化学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散安排。综合见习由学院统一安排,在同一学期见习的班组,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到中学见习四周,第二阶段在本校试教,分散在两周内进行。
四、教育见习的内容与要求
(一) 专题见习的内容由化学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见习生必须积极参加,并严格遵守有关纪律,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见习任务。
(二) 综合见习内容广泛,集中安排的时间长,见习生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明确其目的、任务,提高自觉性。通过综合见习提高自己政治、业务素质,为今后学习明确努力方向,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1、参加见习的学生须提前两周联系好见习学校,将见习学校名称、电话号码、邮编、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见习指导教师和姓名告诉所在学院。
2、见习生要自觉遵守见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因事、因病请假的须经见习指导教师批准。
3、见习生应尊重见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同时关心、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到见习学校后,应向见习学校领导了解见习学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以及教育改革现状;听取教学工作见习指导教师介绍教学经验以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听取班主任工作见习指导教师介绍班主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5、教育见习期间,要求每位见习学生每周至少随堂听见习指导教师讲课8—10节。听见习指导教师的课时,要求做到:
(1)课前预习。每次听课前,应事先了解、预习所讲内容,并写出自己的讲课设想。
(2)课上记录。听课时,应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教材章节,讲授要点。
(3)课后评议。每听完一节课,应请指导教师进行简单讲评,每个见习生应结合课前预习时的讲课设想,谈出自己课后所得收获和启发,并记下听课体会。
6、协助教学工作见习指导教师做好辅导自习课、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工作。
7、教育见习期间,每个见习生都要深入到一个班组,见习班主任工作,要求在原班主任指导下,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参加班组学生活动。
8、每位见习生至少找3—5位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思想状况。
9、当好原班主任的助手,配合原班主任组织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完成原班主任交办的具体工作,在实践中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
10、教育见习期间,见习生还应随着所在学校当时开展的中心工作、任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1、每位见习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台州学院教育见习工作手册》,并在回校后交所在学院办公室。
12、每位见习生回校后,必须进行模拟教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于一周内写出两个规范化教案。每位见习生要在试教小组内试教一课时,并进行小组评议。
五、教育见习的组织领导
专题见习的组织由化学教学法教师负责;综合见习由学院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布置进行安排,学生见习期间,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可组织相关人员赴学生实习地进行检查指导。
六、试教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本组见习学生编写两个规范化教案。
2、审批本组见习学生的教案,并组织试教和评议。
3、根据每位见习学生的试教情况,写出试教工作评语,给出其试教成绩,并将成绩上报学院。
试教指导教师的以上各项工作,须在见习生回校后的两周内结束。
七、综合见习成绩评定
学院根据见习生交回的《台州学院教育见习工作手册》,给出其在见习学校见习的成绩;试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试教情况,给出学生的试教成绩。综合见习成绩由以上两项成绩组成,按百分制记分,每项各占百分之五十。见习成绩不合格者,由学院安排重新见习,仍不合格者,不准参加教育实习。
执笔人:贾文平 审核: 蒋华江 时间:2010.9
教育实习大纲
课程编码:12200056
课程英文译名: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hemistry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8学分 总学时:10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教育实习是本科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专业学生必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将所学到的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及教学基本技能,应用于中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使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及教育管理能力得到综合性锻炼。同时,教育实习也是检验和提高高校师范学生综合从教素质的重要措施。
教育实习的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其中以教学工作实习为主。通过实习,可达到以下的目标任务:
⒈深入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情况;
⒉熟悉中学教学、班主任工作及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实施各项管理的基本技巧;
⒊进一步稳定学生从师任教的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增强人民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⒋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顾全大局的思想;
⒌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采用“复制”的措施,快速学会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以适应中学教育的环境。
【教学安排】
教育实习是本专业的必修实践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共10周。
二、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内容主要由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两项工作组成。
实习的总体时间安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习准备周,即实习第1周,实习带队老师和化学教学法老师要安排学生熟悉实习学校相应年级的教材,根据实习学校的教学进度,试写教案并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实习实践周(共8周),按照预定的安排,带队老师组织学生开赴实习学校,全面展开教育实习工作。第三阶段为实习总结周,即实习第10周,学生返校后,对为期八周的教学与班主任实习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按照学校实习工作条例的要求,实习生要交齐在实习期间的全部教案、听课记录、班主任工作实习手册及教育调查报告等。
⒈教学实习工作内容与要求
教学实习工作包括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和准备实验器材、编写教案、试讲、上课等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辅导、批改作业、讲评、成绩考核、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辅导教学环节。
每位实习生必须上不少于两周(6-10课时)的本学科的理论课和一次实验课,尽可能实习到课堂教学的各种类型的课。每位实习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做听课记录;参加评议不少于2次。
实习生的教案须经原任教师审阅签字,并通过试讲,原任教师认可后才能上课。
⒉班主任实习工作内容与要求
班主任实习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级集体活动、个别教育等。要求每位实习生实习班主任工作至少两周;记班主任工作日记;至少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或班级集体活动;做两名后进生的思想转化教育工作。
⒊教育调查工作内容与要求
教育调查工作包括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历史、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实习学校的历史、现状、特点、成绩及存在问题;了解实习班级的情况、学生情况、班级特点及问题;了解实习学校实习科目及科任教师的教学情况、经验及问题等。要求实习学生就以上某一方面问题进行调查,写一篇教育调查报告。
⒋实习总结工作
每位实习生要根据本人在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和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存在问题等写出书面小结,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和评议,由小组长将意见归纳填入教育实习成绩评定表。
三、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五级。评定实习成绩必须严格按照评估标准。成绩分布呈正态。评为优秀的尤应从严掌握(一般不超过本专业实习生的百分之四十)。
实习成绩评定先在实习生自我小结与实习小组评议的基础上,由教学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参照本校制定的“教育实习成绩评估标准”提出实习成绩初步意见,后由实习学校实习领导小组评定,最后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同带队教师并考虑实习生上交的各项材料来审定。
执笔人:贾文平 审核: 蒋华江 时间:2010.9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50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见习指导思想
见习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科院校综合性、实用性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利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提高工科院校学生对实际的感性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工见习是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接触企业实际的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学习的文件和要求, 明确见习习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利用见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有关化工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组织化工见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见习目的
1、通过见习,让学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方向有初步了解;
2、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认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扩大师生视野,吸取化工企业的新知识,了解化工企业的新设备和新装置以及先进的流程。
4、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领导之间、同事之间服从与配合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奠定初步的基础。
5、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三、见习任务
1、见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管路布置、化工安全和化工设备。
2、了解见习厂、车间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3、通过见习增加学生对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基础。
四、见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2、在车间内认真听取,了解化工生产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生产设备,
3、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要求有礼貌。
4、组织必要的见习讨论会,讨论在见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5、认真撰写化工见习报告。
五、见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1、学生必须遵守台州学院的校纪和校规,必须遵守厂纪和厂规,自觉服从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树立台州学院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进入厂区。
3、不得触摸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4、见习期间,学生的安全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见习过程,做到“多看、多问、不动手”,确保见习的顺利完成。
5、明确化工见习要求,按时完成见习报告与总结。
六、见习按排
具体见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见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工艺专业毕业见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有机产品生产车间(要求包括典型的反应和分离操作)为见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经系见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化工见习计划。
七、见习报告内容
1、见习企业的情况介绍;
2、生产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反应工艺流程简述;
3、生产现场的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性能特点;
4、见习企业的产品特点以及目前的生产状况,包括安全和环保的措施;
5、化工见习的心得体会及其它。
八、见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没有参加化工见习者,不予评定成绩;
3、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见习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带队老师考核总评定,见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见习期间安排见习交流,由系、学院见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见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九、组织领导
(一)见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见习院长或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见习指导教师
2、学院见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见习大纲,制定见习计划及有关见习文件;
(2)做好见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见习要求,宣布见习纪律;
(3)按排好见习计划,按排有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学生的见习指导老师;
(4)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见习计划组织相应见习小组,由班主任负责,班长、团支书担任正副小组长;
(5)聘请学生见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见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学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见习汇报会,作好见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争取提前到见习单位进行联系,落实学生见习时的参观学习、生活的具体事项的安排;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学生接送工作;
3、协助见习单位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安全教育和工艺技术讲解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见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见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见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学生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见习小结。
十、见习经费
见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见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见习顺利进行,以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邱方利 审核:蒋华江 时间:2010、9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87
课程英文译名: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1.5学分 总学时:2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理论初步进行工程设计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化工机械设备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计算、绘图、使用并熟悉有关常用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强度设计、标准选用和工程绘图等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设计基本内容是夹套搅拌反应釜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根据任务书要求,分析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2、根据任务书确定参数,夹套搅拌反应釜的壁厚、夹套的壁厚设计计算。
3、选择电动机及带传动
计算工作机所需电功机功率,确定并选择电动机和带传动类型及相关参数。
4、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根据各主要零部件在系统中的位置与功用,考虑工况条件,正确的设计和选用各主要零部件。
5、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根据主要零部件的计算结果设计并绘制夹套搅拌反应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工作图,各工作图应附合相应国家标准。
(二)课程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
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演算推理严谨。
2、装配图、零件图各1张
要求绘图清楚,布局合理,格式规范,标注明确。
(三)考核和评分标准
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评定:独立完成设计能力及工作态度,设计计算质量,绘图完成质量,答辩情况等构成。最后由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计算、绘图质量、综合表现及答辩,按百分制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四)课程设计纪律
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定工作量。
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2周,在第5学期进行。
执笔人:宋贤民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A)
课程编码:12100024
课程英文译名:Course Design of Unit Operations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 分:1学分 总学时:2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具备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机械基础、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运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围绕某一典型单元设备(板式塔、填料塔、干燥器、蒸发器等)的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和定型设备的选型能力。基本内容为:
1、选题、准备。查阅设计资料,并熟悉与设计有关的图书、资料、手册。
2、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3、工艺设计
(1)选择工艺流程:确定进、出主体设备各种物料的方式和状态,确定流程中设备之间的关系。
(2)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确定各物料的流率,热量衡算确定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消耗,通过综合经济核算确定适宜的工艺操作参数。
4、主体设备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形式,计算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或使用“计算机课程设计导师系统”进行设备优化设计。
5、附属设备设计和选用。选择合适的附属设备形式,计算附属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选择附属设备规格和型号。
6、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7、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8、编写设计说明书。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和图表三个部分组成。设计说明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主要技术数据,对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作出技术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按设计步骤列出公式和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其来历、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有条件的还应注明其误差范围。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结构简图,计算机程序框图,源程序清单,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考文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通常设计任务书给出后,有许多数据需由设计者去搜集,有些物性参数要查取或估算,计算公式也由设计者自行选用,这就要求设计者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详细而全面的考虑后方能确定。
2、正确选用设计参数,树立从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两方面考虑的工程观点,同时还需考虑到操作维修的方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即对于课程设计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还要求从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总体上得到最佳结果。
3、正确、迅速地进行工程计算。设计计算是一个反复试算的过程,计算工作量很大,因此正确与迅速(包括计算机编程和利用软件的计算)必需同时强调。
4、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用简洁的文字和适当的图表表示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设计说明书1份。
(四)考核和评分标准
通过答疑、质疑、书面测验、评阅设计说明书和图纸(1张1号图),全面考核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还可辅助以口头答辩考核。
设计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五)课程设计纪律
1、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不得抄袭,对抄袭者按作弊处理。
3、请假、事假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4、严重违反设计纪律者将受一定的处分。
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2周,在第6学期进行。
四、主要参考书
1、马江权,冷一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2009.
2、贾绍义,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萧成基,冯伯华编.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卢焕章等编.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6、王国胜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申迎华,郝晓刚主编.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执笔人:赵波 审 核:葛昌华 时间:2010、9
无机化工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88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s for inorganic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无机试验操作和无机反应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
1. 掌握无机化工产品制备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2. 熟悉典型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无机化工产品的制备、分离和检测过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有关无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一般无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方法、无机化工产品中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基本原理、操作及其在无机化工产品制备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2学期完成,共1周,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实验准备及材料的预处理
|
8
|
2
|
无机化工产品的制备
|
8
|
3
|
产品中各项指标的检测
|
8
|
4
|
产品含量的测定
|
8
|
合计
|
|
32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实验准备及材料的预处理(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无机产品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常规的无机产品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1、无机产品实验的规则教育;
2、无机原材料的预处理:清洗、干燥及试剂配制等准备工作。
实验二 无机产品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仪器装配及无机产品的制备方法;
2、掌握无机无机产品结晶析出方法。
【实验内容】
1、硫酸亚铁的制备;
2、熟悉反应、减压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三 产品中各项指标的检测(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无机产品的常规检测指标;
2、掌握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及操作。
【实验内容】
1、配制检测试剂;
2、进行酸度、硫酸盐、重金属及砷含量的检测。
实验四 产品含量的测定(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硫酸亚铁的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配制检测试剂;
2、进行硫酸亚铁含量检测。
四、主要参考书
1、辛秀兰.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严希康. 生化分离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王继良. 用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的实验研究. 化学教学, 2005, (5): 4-6.
4、李书霞. 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研究.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23(1): 18-19.
执笔人:熊双喜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有机化工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89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s for Organic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等操作技能后,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
1. 掌握有机化工下游产品制备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2. 熟悉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工产品(如有机药物、香料、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纯化、表征和质量控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有关有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工产品制备、纯化和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通过本课程巩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相结合,并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4学期完成,共1周,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合成
|
8
|
2
|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纯化和鉴定
|
8
|
3
|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分析
|
8
|
4
|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仪器分析
|
8
|
合计
|
|
32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合成(8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有机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类型
2、掌握合成有机化工产品的常规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工产品实验的规则教育
2、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合成
实验二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纯化和鉴定(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工产品常规的纯化方法
2、掌握有机化工产品典型的纯化和鉴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重结晶法纯化有机化工产品
2、有机化工产品熔点的测定
实验三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分析(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工产品的常规的化学测定方法
2、掌握用滴定法来测定有机化工产品的含量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工产品的鉴别、限量检测
2、滴定法测定有机化工产品的含量
实验四 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仪器分析(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化工产品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2、掌握用常规的仪器来分析有机化工产品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工产品仪器分析的预处理
2、红外光谱法测定有机化工产品
四、主要参考书
1、麦禄根主编. 有机合成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成路,王冰,闫杰等.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实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曹观坤编. 药物化学实验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执笔人:郑人华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59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2学分 总学时:2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一门必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实验课,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分离工程、传递过程与工艺学等内容。
专业实验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化学反应速度的基本原理,化工数据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化工工艺过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理解化学反应器的原理、结构、控制和设计,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指标的控制要求。
专业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过程及设备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以及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工程放大,系统优化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完成化工工程师的专业知识。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7学期完成,总学时数为56学时,实验理论考试安排2学时,其它均为综合实验。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实验性质
|
1
|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
6
|
综合
|
2
|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
6
|
综合
|
3
|
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测定
|
6
|
综合
|
4
|
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实验
|
6
|
综合
|
5
|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
6
|
综合
|
6
|
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
|
6
|
综合
|
7
|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
|
6
|
综合
|
8
|
膜分离
|
6
|
综合
|
9
|
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数据测定
|
6
|
综合
|
10
|
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测定
|
6
|
综合
|
11
|
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
|
6
|
综合
|
12
|
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
|
6
|
综合
|
13
|
实验理论考查
|
2
|
综合
|
合计
|
选做9个实验
|
56
|
|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 了解CO2 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课堂上所讲的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2 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熟悉用实验测定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内容】
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 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 的P-V-T数据。
实验二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及数据的处理,通过脉冲示踪法测定实验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求出其数学特征——数学期望和方差,并和多级混合模型、轴向扩散模型关联,分别求出模型参数——虚拟级数N和轴向Pe准数。
【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分别测定三釜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是在不存在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进行的。
实验三 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内、外扩散过程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掌握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了解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反应管内装填10~28目范围内的粒子(假定为球形颗粒)、质量为W(g)的催化剂。在某一床层温度下,通过改变苯和氢气的进料流量,测定相应的出口转化率xA,得到xA~W/FA0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就对应于该转化率下的宏观反应速率(-RA)。
实验四 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实验(6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萃取精馏的原理和萃取精馏装置;
2.掌握萃取精馏塔的操作方法和乙醇—水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法;
3.利用乙二醇为分离剂进行萃取精馏制取无水乙醇。
【实验内容】
本实验利用乙二醇为分离剂进行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水混合物制取无水乙醇。
实验五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6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乙苯气相催化脱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乙苯脱氢操作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2.熟悉反应器、汽化器等结构特点;
3.了解反应温度控制和测量方法以及加料的控制与计量方法;
4.了解反应产物的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实验是以乙苯为原料,用气—固相催化脱氢法制苯乙烯。
实验六 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6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的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
2.了解气液反应器的特点;
3.测定苯甲酸的浓度,掌握甲苯液相氧化的反应规律。
【实验内容】
本实验模拟工业生产中的氧化反应单元装置,采用鼓泡塔为气液反应器形式,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制苯甲酸;了解工业生产苯甲酸的工艺流程和气液反应器的特点。
实验七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原理、结构型式及应用领域;
2.掌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的测定方法;
3.掌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方法。
4.学习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工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反应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不同的气体流量,来测量不同气量下的气含率ε,液体循环速度uL及氧体积传质系数KLa的数值。
实验八 膜分离(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掌握膜分离流程,比较各膜分离过程的异同。
4.掌握电导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测方法。
【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科研用膜,在超低压条件下使用。对于基本型膜分离实验装置,将四个膜分离过程并联于同一套管路装置,均通过预过滤器,然后经公共料液线、轻液线和浓液线,进行分离实验。实验中,分别针对不同膜组件,选用各自适用的料液,逐个进行单回路实验,测定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实验九 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数据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用三角形相图表示三组分体系组成的方法,掌握用浊点法和平衡釜法测定液—液平衡数据的原理;
2.测绘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
【实验内容】
测绘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得到的二液相的平衡线。
实验十 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Rose平衡釜的使用方法,测定大气压力下乙醇(1)-- 环己烷(2)体系PTXY数据。
2.确定液相组分的活度系数与组成关系式中的参数,推算体系恒沸点,计算出不同液相组成下二个组分的活度系数,并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3.掌握恒温浴的使用方法和用阿贝折光仪分析组成的方法.
【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循环法,平衡装置利用Rose釜测定的体系为乙醇(1)—环己烷(2)的汽液相平衡数据。样品分析采用折光法。
实验十一 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催化氧化制取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实验技术。
3.认识催化作用在化学品合成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内容】
实验用邻二甲苯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以五氧化二钒、二氧化钛为主的催化剂,在360℃以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主产品邻苯二甲酸酐;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的反应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
实验十二 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在连续流动条件下测定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尤其是本实验所采用的适合快速反应的测温法。
2.掌握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和模型参数估计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一般方法,进一步了解动力学模型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操作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实验采用连续流动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固定反应器中催化剂W(1~2g),配制一定浓度的反应原料,改变原料进料量FM0(FM0=Q0CM0),测定相应的反应体系泡点温度,由泡点温度并根据以上原料浓度下的甲醇转化率XM与泡点温度T关系式,求出转化率。
四、主要参考书
1、房鼎业,乐清华,李福清主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编.化学工程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潘履让.固体催化剂剂分析测试与表征.北京:烃加工出版社,1993.
4、阵同芸,瞿谷仁,吴乃登编.化工原理实验.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3.
5、雷良恒,潘国昌,郭庆丰编.化工原理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执笔人: 邱方利 审 核:葛昌华 时间:2010、9
化工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23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开课学期:第8学期
学分:4学分 总学时:4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实习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实习是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难得的工作实践机会。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学习的文件和要求, 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利用实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有关化工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这是我们组织毕业实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实习目的
1、熟悉和了解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摸清现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尽量掌握单元设备的操作,了解设备的类型、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作用等。
2、了解本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以及本厂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经营管理状况。
3、了解车间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项工艺参数,并收集必需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为物料衡算、设备校核和毕业设计任务作好准备。
4、了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职责、作用和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工厂的环保现状和今后的任务。
5、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厂、车间的概况,掌握主要工序的生产原理,化学反应及其生产工艺流程。
2、弄清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3、现场绘制重点实习厂(或车间)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完成重点实习厂(或车间)的现场物料衡算等计算。
5、编制实习报告,完成实习总结、答辩和考核。
注:具体实习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或厂技术员书面或口头下达。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2、借阅厂方与实习相关的资料,及时归还。
3、现场绘制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要求有礼貌。
5、组织必要的实习讨论会,研究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实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1、明确现场实习要求,按时完成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上班。
3、严格遵守厂规、厂纪;未经许可,不得乱动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4、对违反纪律后态度极差的学生可勒令其停止实习,返校待处理。
六、实习按排
具体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精细(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有机产品生产车间(要求包括典型的反应和分离操作)为实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经系实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生产实习计划。
七、实习报告内容
1、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反应原理简述;
2、画出主要工段现场总体工艺流程图(次要工段可画流程简图);
3、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及示意图;
4、主要工艺条件的简要说明;
5、实习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厂方的工艺及设备改进的建议)及其它。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凡连续旷课3天或无故缺勤达到实习总时数1/3者,不予评定成绩;
3、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实习单位考核总评定,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习回校一周后进行实习交流,由系、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附:实习成绩评定参考意见
优秀: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时积极、主动、好学,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能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实习日记质量高,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合理化的建议,考核时能圆满地回答问题。
良好: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总结得比较完整,实习日记认真,考核时能较好地回答问题。
中等:实习期间表现尚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及作业,质量一般,考核时能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实习期间表现一般,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及作来,但内容不全、欠完整,考核时尚能回答问题,但有某些错误。
不及格:实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与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考核时不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其实习成绩亦应评定为不及格。
九、组织领导
(一)实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实习院长或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实习指导教师
2、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及有关实习文件;
(2)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实习要求,宣布实习纪律;
(3)按排好实习计划,按排家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实习生的实习指导老师;
(4)按照实习计划组织实习生成立相应实习小组,由工作负责、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5)聘请学生实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实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实习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实习汇报会,作好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争取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实习指导或进行巡回指导,必须定期与实习生联系,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实习生的实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实习生接送工作;
3、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政治思想工作,圆满完成实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实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实习生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实习小结。
十、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实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实习顺利进行,以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邱方利 审核:蒋华江 时间:2010、9
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00059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Metalworking Practice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金工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接触机器制造的生产过程,掌握各种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金属加工工艺、机床和工具的常识,具备初步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
金工实习应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现场理论教学和示范讲解为辅。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加工工艺分析;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知识的同时,开展自主设计并加工出设计样品,以促进学习的针对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充分发挥金工实习的基础实践作用。
三、实习任务
实习任务及安排:
序号
|
实验项目
|
学时数
|
项目要求
|
项目类型
|
项目性质
|
目的要求
|
所在实验分室
|
1
|
了解常用设备、划线的基本概念、截取材料等知识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概述和钳工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2
|
读图、划线、深缝锯切割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运用。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3
|
锉削和毛坯修整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了解粗加工和精加工的要求与应用。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4
|
四平面精加工和校准四平面尺寸与公差要求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测量与校准的基本概念。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5
|
划线、打洋冲、钻孔、锤柄孔整形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了解钻床的加工与用途。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6
|
划线、锯斜角、四角锉45℃八条线、精加工考查
|
3
|
必做
|
操作
|
设计
|
学会对机械加工角度的基本理解与处理。
|
电子系工艺实验室
|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独立完成制作产品,初步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钳工的基本操作。
五、实习纪律
严格安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在实践过程中,遵守制度不大声喧哗、吵闹。
六、实习安排
停课一周。
七、实习报告内容
一周工作体会。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由以下项目组成:劳动态度,平时成绩,产品工艺质量和工作小结。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执笔人:徐维林 审 核:雷必成 时间:2010、9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86
课程英文译名:Graduation Project
课程类别: 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8学期
学分:12学分 总学时:12周
一、毕业设计题目要求
对一个化工制药生产车间或工段的工艺设计,并有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能力的要求。
二、毕业设计目的和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必须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即毕业设计,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1. 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在毕业设计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课题的需要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加强对学生计算、绘图、编辑设计文件、使用规范化手册等最基本的工作实际能力的培养。
4.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使学生树立起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具体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1.掌握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掌握设计原则,了解工厂与车间布置内容、厂址选择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提出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对环境保护、安全措施的要求。
2.了解论证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流程及方法,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及主要工艺设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掌握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图的要求和标准。
4.初步掌握投资与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对水、电、汽等公用工程有所了解。
5.掌握撰写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工程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为: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
1. 总论
简述产品的规格、性质用途、生产历史、生产方法和生产发展动态;列举设计地区的自然条件、主辅原料规格及供求的要求,进出对厂址的选择提出依据。
2. 工艺部分
(1).工艺流程的论证
论述所采用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先进性。合理性的论述内容是选择该工艺流程的理由与依据。可能性是指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与国内外、省内外的具体条件相结合。先进性是指在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并论述所采用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缺点。
(2).工艺条件论证
对所采用的生产方法中主要工艺条件如操作温度、压力,原料的纯度和配比,催化剂的选择,转化率与选择性等作理论的分析,从而论证所取数据的合理性。
(3).主要设备论证
确定所采用的生产方法中那些是主要设备,并对所选的主要设备的设计意图进行论述;附设备一览表等。
3. 非工艺部分
包括技术经济评价和安全环保两方面。
技术经济评价部分。原料及辅助材料消耗定额一览表和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安全环保部分。三废及其处理方法一览表;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措施的必要性;车间安全生产的操作条例。
4. 设计计算书
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及选用。
(1)物料衡算
包括年产量、日产量、时产量或批产量的确定。流程各部位的物料、流量及组成。计算各种消耗、利用率、转化率、选择性等生产技术指标。最后列出系统的物料平衡图。
(2)热量衡算
进行流程各部位的热量衡算。确定加热剂、冷却剂的级位及用量。热交换设备的进出口温度的确定。
(3)主要设备计算
根据物料与热量衡算的结果,进行化工计算,以确定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和数量,并对该设备进行主要结构的设计。
(4)次要设备的选择和主要物料管道计算
除了主要设备以外,其余均作为次要设备,对各设备作简单计算后,选取适当的标准设备。
(二)设计图纸
1. 带控制点的工艺仪表管道流程图。要求按比例画出各设备及所有管路、阀件和仪表控制点。
2.主要设备装配图。
3.设备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
4.主要车间配管图。对于配管图,可根据学生设计的情况,可能的条件下绘制工艺流程中部分设备的配管图。
四、毕业设计的组成、方式与考核
毕业设计在校院(系)的统一领导下,由专业系(二级)具体负责进行。专业系在设计前制订设计大纲,拟定设计题目,向学生颁布设计任务书,决定设计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并组织交流指导经验以及经常检查设计进行情况,帮助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必须根据设计题目,收集有关资料,作好设计的准备工作,并制订出工作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补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钻研,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设计中采用的技术决定,得出的技术结论,以及所有计算的正确性均由学生自己负责。因此要求每个学生以高度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设计,以保证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圆满完成。
五、考核评分
考核评分标准按台州学院制订的评分标准进行。一般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如果考核成绩不及格,不准毕业。
执笔人: 邱方利 审 核:葛昌华 时间:2010、9
制药工程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60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specialty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见习指导思想
见习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科院校综合性、实用性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利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提高工科院校学生对实际的感性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制药见习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接触企业实际的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学习的文件和要求, 明确见习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利用见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有关医药化工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组织制药工程专业见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见习目的
1、通过见习,让学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方向有初步了解;
2、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认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扩大师生视野,吸取制药化工企业的新知识,了解制药企业的新设备和新装置以及先进的流程。
4、使学生了解如何处理领导之间、同事之间服从与配合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奠定初步的基础。
5、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三、见习任务
1、见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管路布置、化工安全和化工制药设备,了解化工制药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及药物制剂生产中质量的重要性。。
2、了解实习厂、车间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3、通过见习增加学生对主要化工制药设备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理论学习打基础。
四、见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2、在车间内认真听取,了解化工制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生产设备;
3、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要求有礼貌。
4、组织必要的见习讨论会,讨论在见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5、认真撰写制药专业见习报告。
五、见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见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1、学生必须遵守台州学院的校纪和校规,必须遵守厂纪和厂规,自觉服从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树立台州学院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进入厂区。
3、不得触摸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4、见习期间,学生的安全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见习过程,做到“多看、多问、不动手”,确保见习的顺利完成。
5、明确制药专业见习要求,按时完成见习报告与总结。
六、见习按排
具体见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见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制药工艺专业见习内容的制药化工、制药制剂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医药化工和制剂产品生产车间(要求包括典型的反应和分离及其灌装操作)为见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经系见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见习单位签订见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制药专业见习计划。
七、见习报告内容
1、见习企业的情况介绍;
2、生产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3、生产现场的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性能特点;
4、见习企业的产品特点以及目前的生产状况,包括安全、质量和环保的措施;
5、制药专业见习的心得体会及其它。
八、见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没有参加制药专业见习者,不予评定成绩;
3、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见习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带队老师考核总评定,见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见习期间安排见习交流,由系、学院见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见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九、组织领导
(一)见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见习院长或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见习指导教师
2、学院见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见习大纲,制定见习计划及有关见习文件;
(2)做好见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见习要求,宣布见习纪律;
(3)按排好见习计划,按排有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学生的见习指导老师;
(4)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见习计划组织相应见习小组,由班主任负责,班长、团支书担任正副小组长;
(5)聘请学生见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见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学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见习汇报会,作好见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争取提前到见习单位进行联系,落实学生见习时的参观学习、生活的具体事项的安排;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学生的见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学生接送工作;
3、协助见习单位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安全教育和工艺技术讲解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见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见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见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学生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见习小结。
十、见习经费
见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见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见习顺利进行,以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邱方利 审 核:蒋华江 时间:2010、9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97
课程英文译名: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理论初步进行工程设计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化工机械设备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计算、绘图、使用并熟悉有关常用标准和规范等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强度设计、标准选用和工程绘图等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设计基本内容是夹套搅拌反应釜设计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方案的分析与拟定
根据任务书要求,分析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2、根据任务书确定参数,夹套搅拌反应釜的壁厚、夹套的壁厚设计计算。
3、选择电动机及带传动
计算工作机所需电功机功率,确定并选择电动机和带传动类型及相关参数。
4、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根据各主要零部件在系统中的位置与功用,考虑工况条件,正确的设计和选用各主要零部件。
5、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根据主要零部件的计算结果设计并绘制夹套搅拌反应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工作图,各工作图应附合相应国家标准。
(二)课程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
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演算推理严谨。
2、装配图1张
要求绘图清楚,布局合理,格式规范,标注明确。
(三)考核和评分标准
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评定:独立完成设计能力及工作态度,设计计算质量,绘图完成质量,答辩情况等构成 。最后由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计算、绘图质量、综合表现及答辩,按百分制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四)课程设计纪律
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指定工作量。
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1周,在第5学期进行。
执笔人:宋贤民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93
课程英文译名:Design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Crafts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综合运用《制药工程与设备》、《药厂设计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将制药工程技术、制药工艺设计及GMP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门集制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经济等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技术课程。完成以制药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从而对学生进行一次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制药工艺设计》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制药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包括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操作条件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由已知的生产方案、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通过无聊衡算和热量衡算、确定设备的工艺尺寸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以仪表管道工艺流程图的形式绘制,绘制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参数测量控制仪表、管道和管件的图形、图例、标题栏和标注等相关内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 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并附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结构总装图。
(二)课程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
2、工艺流程图1份
3、车间布置图1份
(三)考核和评分标准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成绩按照调查论证,工作量,工作态度,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等六个方面打分,并写出综合评语。然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分为自述和回答问题),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共同给出。
课程设计采用百分制,指导教师评分×60%+答辩成绩×40%。
(四)课程设计纪律
1、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凡抄袭他人的设计或他人代作的设计均不予认可,其设计成绩按零分计。
3、在设计室或计算机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研讨问题应低声,不得妨碍他人设计。
4、设计场所必须保持干净,学生每天应清扫设计室卫生。
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1周,在第7学期进行。
执笔人:庄玉国 审 核: 邱方利 时间:2010、9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62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2学分 总学时:2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重要基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知识;通过选择较成熟的在基本操作和过程类型等方面具代表性的各类实验,将实验内容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各种实验的统筹安排,有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制药工程专业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合成药物、植物提取药物以及制剂制备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为将来适应制药企业的生产、检验和新药的研制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7学期完成,共2周,总学时数为66学时,其中实验理论考查2学时,实验64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实验性质
|
一
|
液体药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二
|
注射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三
|
颗粒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四
|
片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五
|
胶囊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六
|
软膏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七
|
中药制剂的制备
|
8
|
基础
|
八
|
片剂崩解时限与溶出度的测定
|
8
|
基础
|
九
|
蛋黄卵磷脂的制备
|
16
|
综合
|
十
|
蛋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
|
16
|
综合
|
十一
|
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分析
|
32
|
综合
|
十二
|
贝诺酯的合成与分析
|
32
|
综合
|
十三
|
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与分析
|
32
|
综合
|
十四
|
苯佐卡因的合成与分析
|
32
|
综合
|
十五
|
实验理论考查
|
2
|
综合
|
合计
|
以上实验选做64学时,理论考查2学时,共66学时。
|
66
|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液体药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按处方制备溶液剂,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
2、按处方制备混悬剂,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
3、按处方制备乳剂,并鉴别产品类型;测定乳化植物油所需HLB值。
实验二 注射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注射剂处方设计;
2、注射剂的制备以及注意事项;
3、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
实验三 颗粒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熟悉颗粒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颗粒剂的制备;
2、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四 片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片剂制备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掌握片剂质量检验方法,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及保养。
【实验内容】
1.主药及辅料的处理;
2.制湿颗粒;
3.干燥、整粒
4.片重计算
5.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五 胶囊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掌握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熟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实验内容】
制备胶囊剂,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
实验六 软膏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内容】
1、制备不同类型软膏基质;
2、考察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七 中药制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中药制剂浸渍法、渗漉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熟悉含醇制剂的含醇量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采用浸渍法制备酊剂;
2、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剂;
3、沸点法测定浸出制剂的含醇量。
实验八 片剂崩解时限与溶出度的测定(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片剂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1、片剂崩解时限的测定;
2、测定片剂的溶出度。
实验九 蛋黄卵磷脂的制备(16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鸡蛋黄卵磷脂的制备工艺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使用有机溶剂从鸡蛋卵黄中提取卵磷脂,利用金属盐沉淀卵磷脂,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实验十 蛋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16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离子交换法从鸡蛋清中分离纯化溶菌酶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离子交换法从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经浓缩、冷冻干燥,获得酶制品。
实验十一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制剂(3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阿司匹林的合成,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备中酯化反应的工艺原理,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工艺方法。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实验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进行,使学生掌握药物性状检查的方法、药物杂质的检测方法、药物的溶液澄清度检查、酸碱滴定测药物含量的方法、红外光谱检测的操作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实验内容】
1、阿司匹林的合成与精制;
2、水杨酸限量检查实验;
3、阿司匹林的三氯化铁显色实验;
4、阿司匹林的水解实验;
5、阿司匹林的红外光谱检测;
6、阿司匹林的溶液澄清度检查;
7、阿司匹林的酸碱滴定测定含量。
实验十二 贝诺酯的合成与分析(3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贝诺酯的合成,使学生掌握酰氯的制备方法、以及Schotten-Baumann酯化反应的工艺原理,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工艺方法。贝诺酯的质量分析实验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进行,使学生掌握药物性状检查的方法、药物鉴别实验方法、药物杂质的检查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测药物含量的方法、红外光谱检测的操作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实验内容】
1、贝诺酯的合成与精制;
2、贝诺酯的三氯化铁显色实验;
3、贝诺酯的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4、贝诺酯的红外光谱检测;
5、芳香第一类胺的鉴别实验;
6、氯化物、硫酸盐、对氨基酚、水杨酸等杂质的限量检查实验;
7、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测定贝诺酯的含量。
实验十三 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与分析(3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使学生掌握醚化、氨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工艺方法。盐酸普萘洛尔的质量分析实验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进行,使学生掌握药物性状检查的方法、药物鉴别实验方法、酸度以及游离萘酚的检查方法、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红外光谱检测的操作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实验内容】
1、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与精制;
2、盐酸普萘洛尔的性状检查实验;
3、盐酸普萘洛尔的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4、盐酸普萘洛尔的红外光谱检测;
5、盐酸普萘洛尔的氯化物鉴别实验;
6、盐酸普萘洛尔的酸度、游离萘酚检查实验;
7、滴定法测定盐酸普萘洛尔的含量。
实验十四 苯佐卡因的合成与分析(3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备中酯化、还原反应的工艺原理,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工艺方法。苯佐卡因的质量分析实验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要求进行,使学生掌握药物性状检查的方法、药物鉴别实验方法、酸度以及氯化物的检查方法、永停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红外光谱检测的操作和基本原理等内容。
【实验内容】
1、苯佐卡因的合成与精制;
2、苯佐卡因的性状检查实验;
3、苯佐卡因的红外光谱检测;
4、芳香第一类胺的鉴别实验;
5、苯佐卡因的酸度、氯化物检查实验;
6、永停滴定法测定苯佐卡因的含量。
实验理论考查(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
1、天津大学等编.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尤启冬编著.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林宁编.药剂学实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刘文英编著.药物分析实验与指导.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5、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6、姚其正等编.药物合成基本技能与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执笔人:许海丹、洪志 审 核: 邱方利 时间:2010、9
无机药物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26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inorganic medication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无机试验操作和无机反应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
1. 掌握无机制药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2. 熟悉典型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无机药物的制备、分离和检测过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有关无机药物的制备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一般无机药物的制备方法、无机药物中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基本原理、操作及其在无机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2学期完成,共1周,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实验准备及材料的预处理
|
8
|
2
|
药物的制备
|
8
|
3
|
产品中各项指标的检测
|
8
|
4
|
药物含量的测定
|
8
|
合计
|
|
32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实验准备及材料的预处理(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无机制药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常规的无机制药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1、无机制药实验的规则教育;
2、无机制药材料的预处理:清洗、干燥及试剂配制等准备工作。
实验二 药物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仪器装配及药物的制备方法;
2、掌握无机药物结晶析出方法。
【实验内容】
1、硫酸亚铁的制备;
2、熟悉反应、减压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三 产品中各项指标的检测(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药物的常规常规检测指标;
2、掌握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实验内容】
1、配制检测试剂;
2、进行酸度、硫酸盐、重金属及砷含量的检测。
实验四 药物含量的测定(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抗贫血药的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配制检测试剂;
2、进行药物含量检测。
四、主要参考书
1、辛秀兰.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严希康. 生化分离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王继良. 用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的实验研究. 化学教学, 2005, (5): 4-6.
4、李书霞. 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研究.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23(1): 18-19.
执笔人:李佰林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有机药物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27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medication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等操作技能后,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
1. 掌握有机药物制备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
2. 熟悉典型的有机药物的合成、纯化、表征和质量控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有关有机药物的制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有机药物制备、纯化和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通过本课程巩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相结合,并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4学期完成,共1周,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典型有机药物的合成
|
8
|
2
|
典型有机药物的纯化和鉴定
|
8
|
3
|
典型有机药物的化学分析
|
8
|
4
|
典型有机药物的仪器分析
|
8
|
合计
|
|
32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典型有机药物的合成(8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有机药物的合成反应类型
2、掌握合成有机药物的常规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1、有机药物实验的规则教育
2、典型有机药物的合成
实验二 典型有机药物的纯化和鉴定(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药物常规的纯化方法
2、掌握有机药物典型的纯化和鉴定方法
【实验内容】
1、重结晶法纯化药物
2、药物熔点的测定
实验三 典型有机药物的化学分析(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药物的常规的化学测定方法
2、掌握用滴定法来测定有机药物的含量
【实验内容】
1、典型药物的鉴别、限量检测
2、滴定法测定有机药物的含量
实验四 典型有机药物的仪器分析(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有机药物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2、掌握用常规的仪器来分析有机药物
【实验内容】
1、有机药物仪器分析的预处理
2、红外光谱法测定有机药物
四、主要参考书
1、曹观坤编. 药物化学实验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尤启冬主编. 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执笔人:郑人华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生化制药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28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Experiment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生化药物分离技术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的能力。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1.掌握生化制药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2.熟悉典型的生化药物的提取、分离和精制过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有关生化药物的制备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掌握溶剂提取法、液液萃取法及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及其在生化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5学期完成,共1周,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材料的预处理
|
8
|
2
|
药物的提取操作
|
8
|
3
|
药物的分离操作
|
8
|
4
|
药物的精制操作
|
8
|
合计
|
|
32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材料的预处理(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生化制药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常规的生化制药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1、生化制药实验的规则教育
2、生化制药材料的预处理:清洗、干燥、粉碎
实验二 药物的提取操作(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药物常规的提取方法
2、掌握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药物
【实验内容】
1、溶剂提取法提取药物
2、提取液的浓缩处理
实验三 药物的分离操作(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化药物的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2、掌握用吸附法来分离纯化药物
【实验内容】
1、吸附剂的预处理
2、吸附法分离纯化药物
实验四 药物的精制操作(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药物的精制方法
2、用常规的方法精制药物
【实验内容】
1、药物的精制操作
2、药物的干燥处理
3、药物性状的检验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生化制药实验自编讲义.
2、辛秀兰.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严希康. 生化分离工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执笔人:顾霞敏 审 核:邱方利 时间:2010、9
制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65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pharmacy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e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8学期
学分:4学分 总学时:4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实习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难得的工作实践机会。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学习的文件和要求, 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利用实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有关化工制药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这是我们组织毕业实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实习目的
1、熟悉和了解实际制药生产过程,摸清现场的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化工制药单元操作的原理,尽量掌握单元设备的操作,了解设备的类型、典型制药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作用等。
2、了解本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以及本厂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经营管理状况。
3、了解车间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项工艺参数,并收集必需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为物料衡算、设备校核和毕业设计任务作好准备。
4、了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职责、作用和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工厂的环保现状和今后的任务。
5、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厂、车间的概况,掌握主要工序的生产原理,化学反应及其生产工艺流程。
2、弄清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3、现场绘制重点实习厂(或车间)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完成重点实习厂(或车间)的现场物料衡算等计算。
5、编制实习报告,完成实习总结、答辩和考核。
注:具体实习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或厂技术员书面或口头下达。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2、借阅厂方与实习相关的资料,及时归还。
3、现场绘制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要求有礼貌。
5、组织必要的实习讨论会,研究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实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1、明确现场实习要求,按时完成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上班。
3、严格遵守厂规、厂纪;未经许可,不得乱动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4、对违反纪律后态度极差的学生可勒令其停止实习,返校待处理。
六、实习按排
具体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符合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内容的医药化工、药物制剂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医药化工产品生产车间(要求包括典型的反应和分离操作)为实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经系实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生产实习计划。
七、实习报告内容
1、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反应原理简述;
2、画出主要工段现场总体工艺流程图(次要工段可画流程简图);
3、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及示意图;
4、主要工艺条件的简要说明;
5、实习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厂方的工艺及设备改进的建议)及其它。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凡连续旷课3天或无故缺勤达到实习总时数1/3者,不予评定成绩;
3、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实习单位考核总评定,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习回校一周后进行实习交流,由系、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附:实习成绩评定参考意见
优秀: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时积极、主动、好学,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能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实习日记质量高,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合理化的建议,考核时能圆满地回答问题。
良好: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总结得比较完整,实习日记认真,考核时能较好地回答问题。
中等:实习期间表现尚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及作业,质量一般,考核时能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实习期间表现一般,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及作来,但内容不全、欠完整,考核时尚能回答问题,但有某些错误。
不及格:实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与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考核时不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其实习成绩亦应评定为不及格。
九、组织领导
(一)实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实习院长或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实习指导教师
2、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及有关实习文件;
(2)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实习要求,宣布实习纪律;
(3)按排好实习计划,按排家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实习生的实习指导老师;
(4)按照实习计划组织实习生成立相应实习小组,由工作负责、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5)聘请学生实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实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实习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实习汇报会,作好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争取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实习指导或进行巡回指导,必须定期与实习生联系,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实习生的实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实习生接送工作;
3、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政治思想工作,圆满完成实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实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实习生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实习小结。
十、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实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实习顺利进行,以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邱方利 审 核:蒋华江 时间:2010、9
无机材料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01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s for inorganic materials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1.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合成路径制备常见类型的无机材料;2. 掌握无机材料常用的合成方法;3. 使用常规手段表征所合成的材料。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无机材料合成思想,了解溶胶凝胶法合成无机材料的原理与过程,掌握溶胶粘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无机材料粒度与结构表征的常用手段,提高实验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2学期开设,时长为1周。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硝酸铝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
|
4
|
2
|
莫来石溶胶的制备
|
4
|
3
|
莫来石溶胶粘度测试
|
4
|
4
|
差热-热重分析
|
4
|
5
|
莫来石粉末烧结
|
4
|
6
|
莫来石粉末的物相检测
|
4
|
7
|
莫来石粉末粒度检测
|
4
|
8
|
实验数据的整理及报告的完成
|
4
|
合计
|
|
40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硝酸铝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滴定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学习常用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硝酸铝的溶解
2、硝酸铝溶液中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 莫来石溶胶的制备(4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常见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
2、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常见的无机粉末的过程与原理。
【实验内容】
1、正硅酸乙酯的预水解
2、莫来石溶胶的制备
实验三 莫来石溶胶粘度测试(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乌氏粘度计对溶胶粘度进行测试
【实验内容】
莫来石溶胶粘度的测试
实验四 差热-热重分析(8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TG),差热分析(DSC)实验原理
2、掌握差热分析DSC, 热重分析TG实验技术
【实验内容】
硅铝凝胶的TG-DSC分析
实验五 莫来石粉末烧结(4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硅铝凝胶经高温热处理后得到莫来石粉末的过程
【实验内容】
莫来石粉末烧结
实验六 莫来石粉末物相检测(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会用红外光谱初步测试无机粉末物相
【实验内容】
红外光谱初步测试莫来石粉末物相
实验七 莫来石粉末粒度检测(4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了解激光粒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掌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实验内容】
激光粒度分析莫来石粉末的粒度
四、主要参考书
1、 陈桂华. Sol-Gel法制备莫来石粉末的研究,佛山陶瓷,2005,11:9-11.
2、赵惠忠. 纳米莫来石粉体的合成及其表征,硅酸盐学报, 2003,31(12):1216-1220.
3、 靳喜海. 溶胶-凝胶法制备莫来石粉体,无机材料学报,2001,16(3):555-558.
执笔人: 陈桂华 审 核: 何冰晶 时间: 2010、9
材料化学专业认知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03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materials
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分:1 总学时:1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一些典型材料化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或参观见习,通过请各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介绍见习工厂的基本概况和生产规章、基本产品的生产原理和流程、主要的生产设备,可加深学生对化工材料生产过程的认识,了解化工生产现状,学习材料化工生产管理及岗位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可达到将已学化学基础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工业知识视野的目的,为材料化学的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
1.联系材料化工生产实际,理解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性质。
2.了解见习车间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及控制参数等。
3.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学习他们忘我劳动和刻苦钻研技术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刻苦学习,为社会作贡献的热忱。
三、实习任务
1.了解认知见习厂、车间的基本情况,认知见习期间每天参加见习活动并认真加以记录(包括听课记录,现场绘制草图等)。
2.认真听取或观察车间各工序主要设备和管路系统的相互联系,了解主要工序的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3.完成认知见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讲课,参观,或有目的向有关师傅采访
2.画出1~2个在现场学习中理解较深的设备简图或工艺流程图,并注明设备名称及主要工艺条件
3.对生产工艺或某个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五、实习纪律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上班,因病必须请假。
2.严格遵守厂规、厂纪,不得乱动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3.对违反纪律后态度较差的学生可勒令其停止认知见习,返校待处理。
4.按时完成认知见习报告,借阅厂方与认知见习相关的资料在离厂前要归还。
六、实习安排
具体认识见实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认知见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在符合材料化学专业认知见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材料化工生产成型车间为认知见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认知见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认知见习单位签订认知见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认知见习计划。
七、实习报告内容
1、全厂情况简述
2、见习车间的主要产品、生产流程和主要设备
3、认知见习的心得体会与建议。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凡连续旷课3天或无故缺勤达到认知见习总时数1/3者,不予评定成绩;
3、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见习情况、见习报告或总结等书面形式,由系、学院见习领导小组对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附:认知见习成绩评定参考意见
优秀:全部完成见习大纲、见习计划的要求,见习时积极、主动、好学,见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见习内容能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合理化的建议。
良好:全部完成见习大纲、见习计划的要求,见习报告对见习内容总结得比较完整。
中等:见习期间表现尚好,达到认知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能完成认知见习报告、见习报告质量一般。
及格:见习期间表现一般,能达到认知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见习报告、但内容欠完整。
不及格:见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见习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认知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其见习成绩亦应评定为不及格。
九、组织领导
(一)认知见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见习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见习指导教师
2、学院见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认知见习大纲,制定认知见习计划及有关认知见习文件;
(2)做好认知见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认知见习要求,宣布认知见习纪律;
(3)安排好认知见习计划,安排有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学生的认知见习指导老师;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带领学生到认知见习单位并组织学生进行见习活动,解决学生在认知见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学生的认知见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学生接送工作;
3、协助认知见习单位做好认知见习生政治思想工作,圆满完成认知见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认知见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认知见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学生的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认知见习小结。
十、实习经费
认知见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见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见习顺利进行,又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 何冰晶 审 核:蒋华江 时间:2010.9
化工机械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04
课程英文译名: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课程类别: 实践性教学
开课对象: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 0.5 学分 总学时: 1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总结性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实践性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化工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化工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以图纸表达设计结果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1、选题、准备。查阅设计资料,研究分析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方案和设计进度安排。
2、总体设计。分析拟定总体方案,选择材料及标准零部件,设计计算主要零件的尺寸和参数。
3、装配图设计和绘制。先绘装配草图,完成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再绘装配总图,标注尺寸和配合,列出技术要求,编写明细表和标题栏。
4、零件图的设计和绘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设计总结。
(二)课程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
2、装配总图1张
3、零件图2张
(三)考核和评分标准
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考核可从以下几方面评定: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及工作态度,设计计算质量,绘图完成质量,综合表现等。
(四)课程设计纪律
1、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不得抄袭,对抄袭者按作弊处理。
3、请假、事假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4、严重违反设计纪律者将受一定的处分。
三、 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1周,在第5学期进行。
执笔人:黄国波 审核: 邱方利 时间:2010.9
有机材料大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14
课程英文译名:Synthesis of Organic Materials in Lab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备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全部实践环节后能够达到:1.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合成路径制备常见类型的有机材料;2. 掌握有机材料常用的合成方法和控制反应条件的手段;3. 使用常规手段表征所合成的材料。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材料合成思想,了解有机材料合成及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新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的常用手段,提高实验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4学期开设,时长为1周。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课时
|
1
|
双酚A的制备及提纯
|
8
|
2
|
双酚A的结构表征
|
8
|
3
|
双酚A环氧树脂制备
|
8
|
4
|
双酚A环氧树脂应用试验
|
8
|
5
|
实验数据的整理及报告的完成
|
4
|
合计
|
|
36
|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双酚A的制备及提纯(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常见有机材料所需原料的来源及合成方法
2、掌握双酚A的制备及提纯方法
【实验内容】
1、双酚A的合成实验
2、双酚A的重结晶提纯
实验二 双酚A的结构表征(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常见有机材料所需原料的表征方法
2、掌握双酚A的结构与熔点测定技术
【实验内容】
1、双酚A的熔点测定
2、红外光谱法表征双酚A的结构
实验三 双酚A环氧树脂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常见有机材料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掌握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与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
1、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
2、双酚A环氧树脂的提纯
实验四 双酚A环氧应用试验(8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常见有机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2、掌握双酚A环氧树脂的性能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1、双酚A环氧树脂的环氧值滴定
2、双酚A环氧树脂的粘结实验
四、主要参考书
1、周志高. 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何卫东. 高分子化学实验.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执笔人: 王庆丰 审 核: 何冰晶 时间:2010.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06
课程英文译名:Course Design of Unit Operations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开课对象: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 分:0.5学分 总学时:1周
一、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具备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机械基础、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后综合地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运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计算机优化设计和完成复杂运算的能力,培养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和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1、选题、准备。查阅设计资料,并熟悉与设计有关的图书、资料、手册。
2、工艺设计。
(1)选择工艺流程:确定进、出主体设备各种物料的方式和状态,确定流程中设备和关系。
(2)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确定各物料的流率,热量衡算确定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消耗,通过综合经济核算确定适宜的操作参数。
3、主体设备设计。选择合适的设备形式,计算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或使用“计算机课程设计导师系统”进行设备优化设计。
4、附属设备设计和选用。选择合适的附属设备形式,计算附属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选择附属设备规格和型号。
5、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应根据设计指导思想阐明设计特点,列出主要技术数据,对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作出技术和经济上的论证和评价。按设计步骤列出公式和结果;对所选用的物性数据和使用的经验公式、图表应注明其来历,有条件的还应注明其误差范围。设计说明书应附有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结构简图、接管表、计算机程序框图、源程序清单等。
(二)课程设计工作量
设计说明书1份
(三)考核和评分标准
通过答疑、质疑、书面测验、评阅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全面考核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还可辅助以口头答辩考核。
设计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四)课程设计纪律
1、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不得抄袭,对抄袭者按作弊处理。
3、请假、事假需经指导教师批准。
4、严重违反设计纪律者将受一定的处分。
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1周,在第6学期进行。
执笔人:尤玉静 审 核:葛昌华 时间:2010.9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07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s of Materials Chemistry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 材料化学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3 学分 总学时:3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是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配套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进行的综合训练性课程,使学生掌握现有的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方法及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具备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设计、材料合成及对材料进行工艺、结构、性能相关研究的能力。使学生深化对材料制备技术和性能表征手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改进现有的材料制备过程或探索新的材料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在第7学期完成,共90学时(3周),讲授1学时,实验89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内容
|
类型
|
学时
|
备注
|
1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授
|
|
1
|
必开
|
2
|
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
综合
|
10
|
选开
|
3
|
陶瓷材料的成型与烧结
|
综合
|
10
|
必开
|
4
|
材料烧结体致密度的测定
|
综合
|
5
|
必开
|
5
|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
综合
|
5
|
选开
|
6
|
材料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
设计
|
5
|
选开
|
7
|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
综合
|
5
|
必开
|
8
|
材料电性能的测定
|
综合
|
6
|
选开
|
9
|
CeO2基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的测定
|
验证
|
6
|
选开
|
10
|
TiO2光催化性能测试
光
|
验证
|
8
|
必开
|
11
|
TiO2粉体的制备
|
设计
|
8
|
必开
|
12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性质测定
|
综合
|
8
|
选开
|
13
|
正极材料LiFePO4的掺杂改性研究
|
设计
|
8
|
选开
|
14
|
LiCoO2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
验证
|
4
|
选开
|
15
|
纳米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和表征
|
设计
|
8
|
选开
|
16
|
聚合物的定性鉴别
|
设计
|
6
|
选开
|
17
|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工艺实验
|
验证
|
8
|
必开
|
18
|
中和法制备高分子反应单体
|
验证
|
6
|
选开
|
19
|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
综合
|
6
|
必开
|
20
|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合
|
验证
|
6
|
必开
|
21
|
橡胶的硬度测定
|
验证
|
4
|
必开
|
22
|
熔融淬冷法制备玻璃
|
验证
|
4
|
选开
|
23
|
天然橡胶的硫化实验
|
综合
|
6
|
必开
|
24
|
拉伸实验
|
验证
|
4
|
选开
|
25
|
压缩实验
|
验证
|
4
|
选开
|
26
|
ZnO薄膜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的测试
|
综合
|
20
|
选开
|
注:必开实验67学时,选开实验104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讲授(1学时)
【实验目的及内容】
进行实验动员,说明实验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注意事项。
实验二 钙钛矿型BaZrO3的水热合成(10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水热合成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水热合成的基本操作和要领。
【实验内容】
水热合成BaZrO3,测定其红外光谱。
实验三 陶瓷材料的成型与烧结(10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陶瓷材料的成型方法;了解陶瓷材料的烧结原理
【实验内容】
PZT粉体的成型;PZT成型体的烧结。
实验四 材料烧结体致密度的测定(5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体积密度、气孔率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陶瓷烧结体致密度的测定。
实验五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5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透气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原理;掌握勃氏法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方法;利用实验结果正确计算试样的比表面积。
【实验内容】
ST-03型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纳米粉体的比表面积。
实验六 材料化学稳定性的测定(5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陶瓷材料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掌握陶瓷材料化学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方法;了解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测定陶瓷材料的化学稳定性。
实验七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5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测定热膨胀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测定热膨胀系数。
实验八 材料电性能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材料压电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了解绝缘材料的导电机理;理解高阻计测量材料电阻率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高阻计测量材料电阻率。
实验九 CeO2基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交流阻抗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测试CeO2基电解质材料电导率。
实验十 TiO2光催化性能测试(8学时)
【实验目的】
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光催化降解实验、计算降解率、说明制备合成条件对降解率的影响。
实验十一 TiO2粉体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制备 TiO2粉体。
【实验内容】
选用湿化学方法合成TiO2粉体。
实验十二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性质测定(8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展;掌握电池性质测试的方法
【实验内容】
铝箔正极极片的制备;电池测试。
实验十三 正极材料LiFePO4的掺杂改性研究(8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惰性气氛下材料制备的相关知识,设计掺杂改性的LiFePO4正极材料;独立完成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质测定。
【实验内容】
LiFePO4掺杂改性材料的制备;电池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验十四 LiCoO2的制备和结构表征(4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正极材料LiCoO2所使用的固相制备方法;了解XRD结构表征方法。
【实验内容】
LiCoO2的制备;LiCoO2的结构表征。
实验十五 纳米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和表征(8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制备纳米铈锆固溶体,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了解材料表征的一些方法。
【实验内容】
纳米铈锆固溶体的制备;固溶体的表征。
实验十六 聚合物的定性鉴别(6学时)
【实验目的】
1. 了解聚合物燃烧和气味试验的特殊现象,借以初步辨定聚合物种类;
2. 掌握钠熔法进行简单的元素定性分析法鉴定聚合物的方法;
3. 掌握溶解度法对常见聚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1. 已知样品PE、PP、PS、尼龙等燃烧、溶解度实验
2. 通过物性、溶解性、燃烧性等试验,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鉴别。
实验十七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工艺实验(8学时)
【实验目的】
正确掌握油压机及压模的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油压机的基本结构及运转原理;掌握模具温度、压力及模压时间与制品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脱模实验。
实验十八 中和法制备高分子反应单体(6学时)
【实验目的】
1、 了解缩聚反应对单体摩尔比的要求及实现等摩尔比的一般方法;
2、 了解尼龙66盐的制备方法;
3、 掌握结晶过程中中和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的要求以及反应终点的判断。
【实验内容】
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冷却结晶制备尼龙66聚合单体。
实验十九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6学时)
【实验目的】
加深对聚氨酯合成及其交联固化反应原理的理解,了解泡沫塑料的一般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以二羟基聚醚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进行交联发泡制备泡沫塑料。
实验二十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合(6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其聚合原理,了解其产品的应用。
【实验内容】
合成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二十一 橡胶的硬度测定(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硬度计测试橡胶的硬度,理解并掌握橡胶的硬度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使用硬度计测试橡胶的硬度。
实验二十二 熔融淬冷法制备玻璃(4学时)
【实验目的】
按照确定的原料配方和所用的化学成分进行配合料的计算;了解玻璃熔制温度和温度制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掌握实验室常用高温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分析材料的熔制缺陷,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
【实验内容】
原料配方和所用的化学成分配合料的计算;玻璃制备。
实验二十三 天然橡胶的硫化实验(6学时)
【实验目的】
熟悉平板硫化机的结构特点及操作方法;熟悉硫化法模具及硫化的特点;熟悉硫化工艺条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掌握天然橡胶硫化的实质;掌握胶料的硫化工艺条件与硫化制品的性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天然橡胶的硫化
实验二十四 拉伸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实验内容】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实验二十五 压缩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
观察两种材料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原因。
【实验内容】
测定压缩时的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和铸铁的强度极限。
实验二十六 ZnO薄膜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测试(20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溶胶;再在载体上进行涂膜制的ZnO薄膜。掌握以ZnO薄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ZnO溶胶的制备,ZnO薄膜的制备,光催化降解实验、计算降解率。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唐小真编. 材料化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公善编. 高分子材料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3、刘建平编. 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工程实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卢安贤主编.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南大学出版社
5、刘海涛等编著. 无机材料合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陈金身,陈方平主编. 材料专业基础化学实验. 中国标准出版社
执笔人:闫瑞强 审 核:何冰晶 时间:2010.9
材料化工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00682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e of material chemical engineering
开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材料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8学期
学分: 4学分 总学时: 4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材料化工生产实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建立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工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实习也是材料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难得的工作实践机会,是材料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工厂车间学习材料化工生产管理及岗位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实习工厂的基本概况和生产规章、基本产品等,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学习学校及院里有关实习的文件和要求, 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充分利用实习现场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有关材料化工生产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这是我们组织毕业实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二、实习目的
1、熟悉和了解实际材料化工的生产过程,摸清现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尽量掌握单元设备的操作,了解设备的类型、典型材料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作用等。
2、了解本企业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以及本厂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经营管理状况。
3、了解车间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项工艺参数,并收集必需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4、了解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职责、作用和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工厂的环保现状和今后的任务。
5、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的工作作风。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厂、车间的概况,掌握主要工序的生产原理、化学反应及其生产工艺流程。
2、弄清生产核心设备的构造、作用、性能和主要操作条件。
3、现场绘制重点实习厂(或车间)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完成重点实习厂(或车间)的现场物料衡算等计算。
5、编制实习报告,完成实习总结、答辩和考核。
注:具体实习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或厂技术员书面或口头下达。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讲课,要求作好听课笔记。
2、借阅厂方与实习相关的资料(及时归还)。
3、现场绘制工艺流程图或平面布置图或管路布置图等。
4、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师傅学习。
5、组织必要的实习讨论会,研究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要求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实习纪律
为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执行下列守则:
1、明确现场实习要求,按时完成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有事或因病必须请假;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上班。
3、严格遵守厂规、厂纪;未经许可,不得乱动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4、对违反纪律后态度极差的学生可勒令其停止实习,返校待处理。
六、实习安排
具体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在符合材料化学专业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材料化工生产成型车间为实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实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生产实习计划。
七、实习报告内容
1、车间(或工段)的原料、产品及反应原理简述;
2、画出主要工段现场总体工艺流程图(次要工段可画流程简图);
3、主要设备的构造、作用及示意图;
4、主要工艺条件的简要说明;
5、实习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厂方的工艺及设备改进的建议)及其它。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凡连续旷课3天或无故缺勤达到实习总时数1/3者,不予评定成绩;
3、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实习日记、报告与总结等书面形式,实习单位考核总评定、实习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定,学生实习回校一周后进行实习交流,由系、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随下届补做。
附:实习成绩评定参考意见
优秀: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时积极、主动、好学,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能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实习日记质量高,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合理化的建议,考核时能圆满地回答问题。
良好:全部完成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总结得比较完整,实习日记认真,考核时能较好地回答问题。
中等:实习期间表现尚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及作业,质量一般,考核时能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实习期间表现一般,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有实习日记但内容不全和欠完整,考核时尚能回答问题,但有某些错误。
不及格:实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日记与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考核时不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其实习成绩亦应评定为不及格。
九、组织领导
(一)实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实习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实习指导教师
2、学院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实习大纲,制定实习计划及有关实习文件;
(2)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实习要求,宣布实习纪律;
(3)安排好实习计划,安排具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实习生的实习指导老师;
(4)按照实习计划组织实习生成立相应实习小组,由工作负责、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5)聘请实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实习生实习指导师傅,负责对实习生思想上、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
(6)组织学院实习汇报会,作好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争取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实习指导或进行巡回指导,必须定期与实习生联系,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实习生的实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实习生接送工作;
3、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政治思想工作,圆满完成实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实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的实习生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实习小结。
十、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实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又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 何冰晶 审 核: 何冰晶 时间: 2010.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工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12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课程英文译名:Learn on the job of material chemical engineering
开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周
一、实习指导思想
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一些典型材料化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或参观见习,通过请各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介绍见习工厂的基本概况和生产规章、基本产品的生产原理和流程、主要的生产设备,可加深学生对化工材料生产过程的认识,了解化工生产现状,学习材料化工生产管理及岗位操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可达到将已学化学基础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工业知识视野的目的,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
1、联系材料化工生产实际,理解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性质。
2、了解见习车间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及控制参数等。
3、虚心向工程技术员、工人师傅学习,学习他们忘我劳动和刻苦钻研技术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刻苦学习,为社会作贡献的热忱。
三、实习任务
1、了解认知见习厂、车间的基本情况,认知见习期间每天参加见习活动并认真加以记录(包括听课记录,现场绘制草图等)。
2、认真听取或观察车间各工序主要设备和管路系统的相互联系,了解主要工序的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3、完成认知见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和要求
1、听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讲课,参观,或有目的向有关师傅采访
2、画出1~2个在现场学习中理解较深的设备简图或工艺流程图,并注明设备名称及主要工艺条件
3、对生产工艺或某个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五、实习纪律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严禁赌博、打架、酗酒、游泳,严禁穿裙子、高跟鞋与带钉皮鞋上班,因病必须请假。
2、严格遵守厂规、厂纪,不得乱动生产设备及仪表等,严防发生事故,听从指挥,服从指导教师和工厂负责同志的领导和安排,尊重厂方工作人员,与有关人员搞好关系。
3、对违反纪律后态度较差的学生可勒令其停止认知见习,返校待处理。
4、按时完成认知见习报告,借阅厂方与认知见习相关的资料在离厂前要归还。
六、实习安排
具体认识见实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认知见习场所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在符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知见习内容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选择典型的材料化工生产成型车间为认知见习场所,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依据就近原则选择。选择程序为:本专业提出认知见习安排的初步意见,学院审核同意后,再与认知见习单位签订认知见习合同,并由本专业制定具体的认知见习计划。
七、实习报告内容
1、全厂情况简述
2、见习车间的主要产品、生产流程和主要设备
3、认知见习的心得体会与建议。
八、实习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1、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2、凡连续旷课3天或无故缺勤达到认知见习总时数1/3者,不予评定成绩;
3、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4、考核方法:根据学生见习情况、见习报告或总结等书面形式,由系、学院见习领导小组对学生的见习成绩进行最后确定。
附:认知见习成绩评定参考意见
优秀:全部完成见习大纲、见习计划的要求,见习时积极、主动、好学,见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见习内容能进行比较完整的总结,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合理化的建议。
良好:全部完成见习大纲、见习计划的要求,见习报告对见习内容总结得比较完整。
中等:见习期间表现尚好,达到认知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能完成认知见习报告、见习报告质量一般。
及格:见习期间表现一般,能达到认知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见习报告但内容欠完整。
不及格:见习期间表现差,未能达到见习大纲、见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见习报告马虎或有明显错误,认知见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其见习成绩亦应评定为不及格。
九、组织领导
(一)认知见习领导小组
1、成立学院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见习院长
副组长:学生所在系系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院教学秘书、见习指导教师
2、学院见习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编写认知见习大纲,制定认知见习计划及有关认知见习文件;
(2)做好认知见习前的动员工作,讲明认知见习要求,宣布认知见习纪律;
(3)安排好认知见习计划,安排有一定业务、学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本院教师担任学生的认知见习指导老师;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1、带领学生到认知见习单位并组织学生进行见习活动,解决学生在认知见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自己所分管的学生的认知见习准备工作和协调学生接送工作;
3、协助认知见习单位做好认知见习生政治思想工作,圆满完成认知见习工作;
4、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通过认知见习,对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意见;
5、认知见习结束时,负责所分管学生的考核评定工作;
6、写出书面认知见习小结。
十、实习经费
认知见习经费的开支要符合本校及所在见习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既要保证见习顺利进行,又要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
执笔人: 何冰晶 审 核:蒋华江 时间: 2010、9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015
课程英文译名:Specialized Experiment of Polymer Materials
课程类别:实践性环节
开课对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 分:3学分 总学时:3周
一、说 明
【目的任务】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选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高分子材料、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等专业课,以及材料现代测试方法等相关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训练性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操作,培养其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并提供指导和实验条件,加深学生对高分子科学原理的理解,使之能系统掌握聚合物的制备、聚合物的性能测试、聚合物的成型等实验方法和操作,为以后学习和从事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学科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7学期完成,共60学时。
二、学时分配
序号
|
内容
|
类型
|
学时
|
备注
|
1
|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讲授
|
|
1
|
必开
|
2
|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制
|
综合
|
4
|
必开
|
3
|
有机玻璃板的制备
|
验证
|
8
|
必开
|
4
|
有机玻璃板的性能研究
|
综合
|
6
|
必开
|
5
|
中和法制备高分子反应单体
|
综合
|
6
|
选开
|
6
|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合
|
验证
|
6
|
必开
|
7
|
彩色超吸水性凝胶微球的合成
|
验证
|
4
|
必开
|
8
|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
验证
|
6
|
必开
|
9
|
AB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
综合
|
10
|
必开
|
10
|
天然橡胶的硫化实验
|
综合
|
6
|
选开
|
11
|
聚合物的溶解与纯化
|
验证
|
4
|
必开
|
12
|
聚合物电阻及介电常数的测定
|
验证
|
6
|
选开
|
13
|
聚合物的定性鉴定
|
设计
|
4
|
选开
|
14
|
PP/PE/CaCO3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定
|
综合
|
8
|
选开
|
15
|
聚合物共混物综合制备
|
设计
|
8
|
选开
|
合计
|
|
|
87
|
|
注;必开实验49学时,选开实验38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讲授(1学时)
【实验目的及内容】
进行实验动员,说明实验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注意事项。
实验二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制(4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减压蒸馏精制聚合物单体的方法。
【实验内容】
采用减压蒸馏法精制甲基丙烯酸甲酯。
实验三 有机玻璃板的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熟悉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聚合方法,掌握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
【实验内容】
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
2、灌模、聚合、脱模。
实验四 有机玻璃板的性质研究(6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有机玻璃板性能测试,深入了解其性质,并掌握红外、DSC、力学性能测试仪等仪器的在高分子材料测试中的综合应用。
【实验内容】
有机玻璃红外光谱、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五 中合法制备高分子反应单体(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缩聚反应对单体摩尔比的要求及实现等摩尔比的一般方法;
2、了解尼龙66盐的制备方法;
3、掌握结晶过程中中和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的要求以及反应终点的判断。
【实验内容】
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料,通过中和反应、冷却结晶制备尼龙66聚合单体。
实验六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合(6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其聚合原理,了解其产品的应用。
【实验内容】
合成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七 彩色超吸水性凝胶微球的合成(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相关实验技能,了解超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性能。
【实验内容】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反应促进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丙烯酸的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获得粘状凝胶微球。
实验八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6学时)
【实验目的】
加深对聚氨酯合成及其交联固化反应原理的理解,了解泡沫塑料的一般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以二羟基聚醚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进行交联发泡制备泡沫塑料。
实验九 ABS树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10学时)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乳液悬浮法制备ABS树脂的原理和实验技能,了解乳液悬浮法和一般乳液聚合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ABS树脂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实验内容】
1、 丙烯腈和苯乙烯共聚合成AS树脂;
2、容剂扩大法制备ABS树脂;
3、ABS树脂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十 天然橡胶的硫化实验(6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开炼机、平板硫化机的结构特点及操作方法,熟悉硫化法模具及硫化的特点;熟悉硫化工艺条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1、 天然橡胶的硫化;
2、胶料的硫化工艺条件对硫化制品性能影响的研究。
实验十一 聚合物的溶解与纯化(4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聚合物溶解规律及溶剂选择原则。
【实验内容】
用沉淀法纯化PMMA板材。
实验十二 聚合物电阻及介电常数的测定(6学时)
【实验目的】
深入理解聚合物的电学性质,掌握其电学性质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测定聚合物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介电常数。
实验十三 聚合物的定性鉴定(6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聚合物燃烧和气味试验的特殊现象,借以初步辨定聚合物种类;
2、掌握钠熔法进行简单的元素定性分析法鉴定聚合物的方法;
3、掌握溶解度法对常见聚合物的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1、已知样品PE、PP、PS、尼龙等燃烧、溶解度实验
2、通过物性、溶解性、燃烧性等试验,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鉴别。
实验十四 PP/PE/CaCO3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定(8学时)
【实验目的】
掌握采用共混法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刚性无机填料增强对高分子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1、共混法制备PP/PE/CaCO3三元复合材料;
2、探讨CaCO3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影响。
实验十五 聚合物共混物综合制备(8学时)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根据性能选择聚合物,设计配比,利用相关加工手段制备成聚合物共混物,并分析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实验内容】
1、学生自己配制原料、混合、调试,并对实验过程和所得制品性能、质量进行分析讨论。
2、掌握聚合物共混物综合制备工艺。
四、主要参考书
1、刘建平. 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工程实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何卫东. 高分子化学实验.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3、梁晖. 高分子化学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冯开才. 高分子物理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6、金日光. 高分子物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000
7、左演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德仁.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执笔人: 张惠珍 审 核: 何冰晶 时间: 2010、9